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各种功能性App的应用,丰富了年轻人的生活,网购、外卖、游戏、社交、看电影……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满足几乎所有的生活需要。然而,智能手机复杂的操作也阻拦了一部分老年人对智能科技的向往,对他们来说,手机再贵再好,也只是个打电话的工具。
过去,手机厂商专门针对老年市场推出老年机,但这种老年机更是切断了老年人和智能时代之间的纽带。这几年,一些手机厂商开始针对老年人在智能手机基础功能区上做出改变,同时在线下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机使用的学习渠道。在业内人士看来,不管是手机厂商还是App厂商,都不应该忽视老年群体的需求,应该像挖掘年轻人的兴趣一样,深度挖掘老年人的情感和生活需求。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烦恼
刘爷爷有个烦恼。他的女儿常年定居国外,自己和老伴不愿离家,一直在北京生活,平常有个头疼脑热就去医院挂号看病。但是随着来北京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去医院挂号成了难题,尤其一些著名的三甲医院,一大早跑过去排队也没有号,年纪大了,实在没有体力总是奔波于家里和医院之间。
“后来听说可以在手机上直接挂号,能看到哪天有号哪天没号,就去邻居家找年轻人教我们怎么弄,总算成功了一次,下次再用的时候,又找不到挂号的那个入口在哪儿了。” 刘爷爷无奈地说。
李奶奶最近也有个烦恼。儿子将她从老家接来北京养老,平常经常出门买菜或者去公园里逛逛,但由于对新的环境不熟悉,有时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只能朝旁边的行人打听。“有时候能遇上个友善的年轻人,一步一步把路线说清楚,偶尔有个热情的还会陪着我走回小区,但更多时候,旁边的人会告诉我,自己也不知道这路怎么走,可以用手机导航看看。”李奶奶说。
然而,李奶奶叹了口气道,虽然儿子给自己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但自己平常也只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去公园拍拍照,那些导航的功能自己根本不会用,儿子也简单地教过她,但程序太复杂了,学过便忘。
这样的事不在少数,北京商报记者曾多次在地铁站里遇到有人问路,他们有的在换乘站不知该坐哪条线,有的知道坐哪条线却不知去往哪个方向,问路的有老人家,也有中年人,他们习惯了在固定的生活范围内活动,一出这个范围便不知该去往哪里,尤其现在北京的轨道线路网越来越密,公交路线时有调整,如果不能有效地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查询,迷路是常有的事。
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足
如果说手机的发明拉近了人们之间交流的距离,适用于全年龄范围,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则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部手机在手,就能完成衣食住行、娱乐、就医、社交等各个环节,不可否认,这种便利更多体现在年轻人身上。
就像上文中两位爷爷奶奶说的那样,他们不缺手机,也不缺网络,缺的是快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呢?
其一是老年人在生理上存在的弱势。vivo软件战略总监曹宇琼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会出现一定退化,例如视力、听力的下降会导致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看不清、听不清;肢体、动作方面的退化会导致操作手机时候的点击不准确、误触等等。
另一方面,她指出,老年人在接受新生事物的理解力、认知水平上跟年轻人有一定差距,加上没有长期使用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的经验,导致在使用手机系统、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时候,很难形成系统的理解和认知。“我们在使用不同品牌手机和不同厂商不同类型的应用时,会感觉操作过程大同小异,但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有难度,部分老年人还存在读写方面的障碍,也会加剧使用智能手机的困难。”
OPPO相关负责人也分析道,年长用户对数字交互界面中所包含的按钮、符号等元素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无法理解背后含义,这一方面会导致用户面对元素众多的界面时手足无措,另一方面也会让恶意诱导链接、弹窗等不良内容有机可乘。
其二是智能产品和互联网服务方的适老性不足。对此,OPPO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不少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数字化、智能化业务的提供方,并未向年长用户解释清楚其业务逻辑,这也会给用户使用智能化服务造成障碍。
“现在很多智能产品和移动互联网应用针对老年人视力、听力、理解认知、读写等方面的困难,考虑得还不够充分和系统。” 曹宇琼说。
老年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或许会有人说,不是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老年机吗?声音大、按钮大、字体大,方便又实用。
老年机确实是一个时代适老化的产物,能打电话、发短信,或许还能拍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和亲人朋友远距离交流的问题,但老年机的发明,恰恰也反映了科技先锋们对老年人深层次情感和生活需求的忽视。
“我也想在网上买东西,年纪大了,去超市买一堆东西往家里拎很不方便,也想像年轻人一样上网看电影,还想在网上听评书,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而这些需求,老年机都满足不了。”刘爷爷苦笑道。
“现在的适老化改造主要还是着眼于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进行被动的适应,实际上,我们不能将老年人天然就认为是使用水平不高或者不会用智能手机,而应该是更多地通过人性化的设计主动带动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应用和智能终端,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好的更安全的服务。没有低端的人群,只有没得到满足的消费者;没有不会用产品的用户,只有设计没达到用户要求的产品。”电信分析师马继华说。
其实,虽然老年人的确在理解和认知力上有一定程度的衰退,但不代表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去学。白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己70多岁的父亲忽然有一天在网上买了一套厨房用具,但她从来没教过父亲网购的方法。
“老年人在智能终端市场终会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在马继华看来,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老年人的文化水平、网络认知能力也都在提升,所以,用不了多久,老年人将逐渐走出老年功能机的世界而更多地使用智能手机,所以,在未来几年,专门的老年人用的智能手机会逐渐增多,适老化改造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有情怀有节奏地开发适老产品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来,手机厂商们开始慢慢注意到老年人的使用需求,不再只是简单粗暴地推出一些老年机。
一方面,智能手机厂商在产品端为老年人开发出更适合他们的产品。
曹宇琼介绍道,vivo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并首批完成基础功能适老化改造,同时vivo利用图像识别、OCR、语音识别等新兴技术为障碍群体和老年人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和服务。
OPPO方面则进一步优化了交互界面设计,在重点场景或服务中为年长用户提供重新设计的老年版或简易版。截至目前,大约有17款支持适老化相关功能的OPPO手机在售,所有安装了ColorOS 11及以上版本的OPPO手机也都已支持适老化功能。
另一方面,就是在线下教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
比如,2019年,vivo推出了适合老年人阅读的《智能手机使用速成宝典》,将手机的使用方法进行细化拆解,分为日常使用、拍照方法、微信应用等三个方面,以供老年群体学习,还设置了线下服务中心,老人可以直接与专业服务人员沟通。
自2019年起,OPPO全球服务中心定期在全国线下多个城市开展“O学堂”活动,为老年人特别提供了面对面智能手机使用教程,2021年,“O学堂”已累计在全国近40个城市为老年朋友们开展了用机课程。
当然,这些尝试还远不足以解决智能手机在全国范围的适老问题,在适老这条路上,厂商们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手机厂商和互联网应用开发商必须有目的、有节奏、有情怀地开发更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差异化产品,而不是缩略版、简约版、功能版的业务。” 马继华认为,老年市场有许多独特的需求,也具有独特的市场价值,各个厂商不应该只是在所谓的大众市场的产品上做“减法”,而是应该多做“加法”,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丰富多彩、更具有价值的产品。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记者 石飞月/文并摄